?寫字樓空調外機(多為中央空調室外機或分體式商用外機)的放置直接影響空調制冷 / 制熱效率、運行噪音、設備壽命及寫字樓整體安全與美觀,需嚴格遵循建筑規范、設備特性、環保要求三大核心原則。以下
寫字樓空調安裝時從選址要求、安裝規范、安全防護、噪音與美觀控制四大維度,梳理外機放置的具體要求:
?

一、核心選址要求:優先滿足 “效率與安全”
外機放置位置需先明確 “合規性” 與 “功能性”,避免因選址不當導致設備故障或違規整改:
1. 必須符合建筑與規劃規范
避開禁放區域:
禁止放置在寫字樓疏散通道、消防連廊、避難層(違反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》GB 50016),避免堵塞逃生通道或影響消防救援;
禁止放置在居民樓正下方、幼兒園 / 學校相鄰側(若寫字樓與民用建筑相鄰),需滿足《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》中 “外機與敏感建筑距離≥3m” 的要求,減少噪音干擾;
禁止放置在承重不足的區域(如普通樓板、玻璃幕墻外側無承重支架處),需由結構工程師核算承重,確保外機 + 基礎總重量≤建筑設計荷載(商用外機單臺重量通常 500-2000kg,需專用承重平臺或混凝土基礎)。
優先利用專用區域:
寫字樓設計時通常預留室外設備平臺、屋頂設備區、地下機房(部分大型螺桿機) ,優先選擇這些區域:
屋頂設備區:需設置防護欄桿(高度≥1.2m)、排水坡度(≥2%,避免積水腐蝕設備),且與屋頂消防通道保持≥1.5m 距離;
室外設備平臺:需有足夠空間(單臺外機周邊預留≥1m 檢修空間,多臺并列時間距≥0.8m),平臺護欄需通風(避免阻擋外機進風)。
2. 保障空調運行效率(核心影響制冷 / 制熱效果)
進風與排風無遮擋:
外機進風側(通常為側面或背面)需遠離墻體、護欄、綠植等遮擋物,距離≥0.5m(確保空氣順暢進入冷凝器,避免散熱不良導致制冷量下降);
外機排風側(通常為頂部或正面)需避免正對其他建筑墻體或障礙物,排風方向與障礙物距離≥3m(防止熱風回流,導致外機高壓報警、頻繁停機);
若外機放置在封閉或半封閉空間(如設備井、凹槽),需加裝強制排風風機(每臺外機需≥2000m3/h 排風量),并開設進風百葉(面積≥外機冷凝器面積的 1.5 倍)。
環境溫度適配:
避免放置在高溫區域(如鍋爐煙囪旁、陽光直射的西曬墻面下方),高溫會導致外機冷凝溫度升高,制冷效率下降(環境溫度每升高 1℃,制冷量約下降 2%);
寒冷地區(冬季氣溫≤-5℃)放置外機時,需選擇帶 “低溫啟動功能” 的機型,并在外機底部加裝保溫層(防止潤滑油凝固),避免放置在風口處(減少寒風直吹導致的換熱效率下降)。
二、安裝規范:從 “基礎到固定” 的細節要求
外機安裝需確保 “穩固、水平、防水”,避免因安裝不當導致設備震動、漏水或墜落:
1. 基礎與承重要求
基礎類型選擇:
小型外機(單臺重量≤800kg,如分體式商用外機):可采用型鋼支架(材質為 Q235 熱鍍鋅鋼,角鋼規格≥∠50×5,支架底部需與建筑結構螺栓連接,禁止直接固定在幕墻龍骨或輕質墻體上);
中大型外機(單臺重量≥1000kg,如中央空調螺桿機、模塊機):需做混凝土基礎(強度等級≥C30,厚度≥300mm,基礎尺寸比外機底座大 200mm / 邊,基礎內預埋地腳螺栓,與外機底座固定);
屋頂放置:基礎需設置隔震墊(橡膠材質,厚度≥50mm),減少設備震動傳遞至建筑結構(避免寫字樓室內產生低頻噪音)。
水平度要求:
外機安裝后需用水平儀檢測,底座水平偏差≤1mm/m(若傾斜,會導致壓縮機潤滑油分布不均,加劇磨損,縮短壽命),可通過調整基礎墊片或支架高度修正。
2. 防水與排水處理
基礎排水:
外機基礎需設置排水坡度(≥2%),并預留排水孔(直徑≥50mm),將冷凝水或雨水引至寫字樓雨水管(禁止直接排至墻面或地面,避免墻體腐蝕或地面積水);
多臺外機共用基礎時,需設置排水溝(寬度≥100mm,深度≥50mm),集中排水。
設備防護:
露天放置的外機需加裝防雨棚(材質為彩鋼板或不銹鋼,棚頂高度比外機頂部高≥300mm,避免遮擋排風),多雨地區需在外機底部加裝防水托盤(防止雨水滲入設備內部);
沿海地區需選擇 “防腐蝕機型”(外機外殼為 304 不銹鋼,換熱器涂防腐涂層),并定期對支架、螺栓進行防銹處理(涂刷防銹漆或鍍鋅)。
三、安全防護:避免 “墜落、觸電、火災” 風險
寫字樓人員密集,外機放置需重點做好安全防護,符合《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》《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》等要求:
1. 防墜落與抗震
高空放置防護:
若外機放置在寫字樓 3 層及以上外墻平臺或屋頂邊緣,需在設備周邊設置防護欄桿(高度≥1.2m,欄桿間距≤110mm,防止人員或工具墜落),且防護欄桿需與建筑主體結構固定(禁止僅固定在設備基礎上);
外墻支架安裝時,需使用 “穿墻螺栓”(長度≥200mm,嵌入墻體深度≥100mm),禁止使用膨脹螺栓(長期受力易松動)。
抗震要求:
抗震設防烈度≥6 度的地區(如北京、成都、西安),外機需加裝抗震支架(按《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》GB 50981,抗震支架側向承載力≥設備重量的 1.5 倍,縱向≥1.0 倍),支架與建筑結構的連接點需為混凝土梁、柱(禁止連接在輕質隔墻或樓板上)。
2. 電氣安全
接地保護:
外機外殼必須做可靠接地(接地電阻≤4Ω),接地線規格需匹配外機功率(如 10kW 以下外機用≥2.5mm2 銅芯線,10-50kW 用≥4mm2 銅芯線),禁止與寫字樓防雷接地共用(避免雷擊時電流竄入設備)。
電線布置:
外機電源線、控制線需穿鍍鋅鋼管或 PVC 阻燃管保護,管線沿建筑外墻或支架固定(禁止懸空或纏繞在設備上),與外機連接時需做好防水密封(使用防水接線盒,避免雨水滲入導致短路);
電源線截面積需滿足載流量要求(如 380V、50kW 外機需用≥16mm2 銅芯線),避免線徑過小導致發熱燒毀。
3. 消防要求
與火源距離:
外機需遠離寫字樓排煙口、燃氣管道、易燃材料堆放區,距離≥5m(防止高溫排風引燃易燃物,或燃氣泄漏遇電火花爆炸);
若外機附近有消防栓或滅火器,需確保設備放置不遮擋消防設施(操作空間≥1.5m)。
設備間距(多臺放置):
多臺外機并列放置時,間距需≥0.8m(便于檢修人員操作),若采用 “上下疊放”(僅允許 2 層),上下層間距≥1.5m(確保下層設備散熱與上層設備檢修空間),且疊放總高度≤6m(避免超過建筑消防高度限制)。
四、噪音與美觀控制:兼顧 “用戶體驗與建筑形象”
寫字樓對噪音敏感(辦公區域噪音需≤55dB),且外機放置需符合建筑外觀設計要求,避免影響美觀:
1. 噪音控制
設備選型:
優先選擇 “低噪音機型”(外機運行噪音≤65dB,如變頻中央空調外機),避免選用老舊或高噪音設備(如單螺桿機噪音≥75dB);
若外機靠近寫字樓辦公區或相鄰建筑,需在設備與敏感區域之間設置隔音屏障(材質為隔音板,高度≥外機高度,長度覆蓋外機兩側各 1m),或在外機基礎下加裝減震器(彈簧減震器,減震效率≥80%),降低震動噪音傳遞。
運行時間限制:
若寫字樓周邊有居民區,需避免外機在夜間(22:00-6:00)高負荷運行(如僅開啟必要機組維持基礎制冷 / 制熱),減少夜間噪音干擾(需符合當地《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》)。
2. 美觀要求
外觀統一:
外機外殼顏色需與寫字樓建筑外立面顏色協調(如選擇白色、灰色外機,匹配玻璃幕墻或石材外墻),禁止外機顏色雜亂或生銹(定期清潔、補漆);
若外機放置在臨街面或顯眼位置,需采用裝飾罩(材質為鋁合金或不銹鋼,與建筑風格統一,裝飾罩需預留足夠進排風孔隙,避免影響設備效率)。
管線隱藏:
外機電源線、水管、冷媒管需隱藏布置(如沿建筑外墻凹槽、管道井敷設),禁止管線裸露或雜亂纏繞(可用裝飾蓋板遮擋),提升建筑整體美觀度。